直播吧1月28日讯 日本在刚刚结束的亚洲杯半决赛3-0痛击伊朗,终结对手23年不败的同时也第五次打进亚洲杯决赛。
事实上,在过去四次的决赛之旅中,日本人全部笑到了最后。他们在1992、2000、2004和2011四度夺冠。
尽管日本直到1988年才首次打进亚洲杯正赛并且最终排名赛会倒数第一,但四年后他们就完成了从副班长到正班长的角色转变。从1988年首次参加正赛,到2011年四夺冠军成为亚洲杯史上最成功国家队,日本只用了23年时间。
目前,日本以四次冠军独自领跑亚洲杯历史夺冠榜,沙特和伊朗以3次并列第二。日本将在决赛对阵卡塔尔或者东道主阿联酋。
日本前四次亚洲杯决赛:
1992年日本亚洲杯,日本1-0沙特
2000年黎巴嫩亚洲杯,日本1-0沙特
2004年中国亚洲杯,日本3-1中国
2011年卡塔尔亚洲杯,日本1-0澳大利亚(加时赛)
(Richard)
最近这几天,足球世界杯的比赛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着,但参赛的队伍里并没有中国队,这让人感到既愤怒、又可惜。
国足难道是一直这么烂吗?当然不是!其实在上世纪50年代末,中国足球曾出现过一个短暂的辉煌期,在65场国际比赛中取得了胜30场、平16场、负19场的好成绩,成为了当时的世界强队之一。这些成绩的背后,离不开贺龙和邓小平两位领导人的关心和支持。
贺龙新中国刚成立时,时任西南军区的司令员的贺龙便开始着手组建足球队。他从官兵中抽选了一些身体素质好、有一定运动基础的苗子,组建了一支足球队。但这支队伍的队员还不完全了解足球运动的基本规范,只是拼命三郎般地抢、踢,谈不上技术和战术,足球队的总体水平并不高。
贺龙盘算着这样不行,只有再组建一支足球队,让两支球队不断进行对抗,才能提升水平。他又在地方组建了一支足球队,队员多由高校中热爱体育运动的学生组成,其中有些人还经过一些足球训练。地方队和部队队的水平在伯仲之间,每场比赛的竞争都相当激烈,两支球队的水平很快有了很大的提升。
贺龙在比赛前卫球员开球
贺龙深知自己组建的足球队和世界先进水平相比,还差得很远,因此必须要挖掘更多的人才,他觉得优秀的教练员尤为重要,因此一直在寻找好的教练苗子。
1953年,战斗体工大队副政委陈居江向贺龙报告,上海青年足球队教练镡福祯曾是一名优秀的足球运动员,当教练以后,训练足球队员也有自己的一套章法,是个难得的人才。贺龙知道以后,决定请他来西南军区足球队当教练。
当时镡福祯任华东第一针织厂总务科副科长,每月有50元工资,厂里分配的住房条件也比较优裕,他并不愿离开上海。贺龙多次找镡福祯做工作,并承诺只要他来,会给他更好的待遇,最终镡福祯被贺龙的求贤若渴所感动,举家来到重庆,担任了军区足球队的教练。
镡福祯
在贺龙的推动下,足球运动在西南地区开始普及开来,很多的学校开始组建起了足球队,为国家队输送了大量的人才。在当年和后来很长一段时间里,很多人都说“四川人能踢足球”,这其实有着贺龙主政西南时的功绩。
1954年11月,贺龙兼任了国家体委主任一职,成为了国足的直接领导,当时我国的足球水平和世界先进国家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为了让国足翻身,贺龙付出了巨大的心血。
贺龙上任以后,首先大力挖掘国内球员中的人才,当时西南军区有一名守门员曾雪麟,身体素质极好,跳得高、弹得远,贺龙非常想把他吸纳进国家队,但他却觉得踢球是“四肢发达,头脑简单,被人低看一等”的工作,并不想加入国足。
曾雪麟
贺龙为了请曾雪麟,几次与他促膝谈心,并强调:搞体育,踢足球,也是革命。曾雪麟终于被说服了,不久以后,在贺龙的推荐下,他进入了八一队和国家队。
当时还有一名大连籍的球员孙福成,他的凌空射门绝活是当时的一绝,但一开始也不愿意加入国足,贺龙于是放出了狠话:“要不来,我就通知大连市,当工人不要你,种田不给田!”在贺龙的“威胁”下,孙福成只好来到了国家队,后来他成为了50年代的国家队主力,并且还出任过队长一职。
在运动员的训练上,贺龙主张训练要大幅度地超出比赛的难度,这样才能够在比赛时最大限度地发挥运动员的技术,他提出了“三从”原则,即从难、从严、从实战出发,加上“大运动量训练”,最终归纳为“三从一大”原则。
贺龙深知要提高中国足球的水平,必须走出去前往国外学习,他称之为“走出去”。当时中苏还处于友好状态,苏联主动提出,可以吸收中国的足球队员去学习。但贺龙认为苏联足球并不是最好的,他们的技术和战术已经比较落后了,于是在多方面考察之后,他决定派国足前往匈牙利进行学习。
球员们出发前,贺龙专门叮嘱他们说:“你们每个人1年的费用,需要几百个农民辛勤劳动1年,你们要对得起他们!”
在贺龙的激励下,国足的球员们在匈牙利训练得非常认真,他们的水平有了质的飞跃,很快就成为了在亚洲数一数二的强队。
当时的中国国家青年队
1956年2月中旬,南斯拉夫国家足球队来华访问,贺龙听说以后,主动安排中国青年队与南斯拉夫队比赛。当时南斯拉夫队连续获得3届奥运会亚军,实力非常强劲,但贺龙在赛前鼓励大家说:“不要怕,要有战胜对方的勇气和信心。”
在这场比赛中,中国青年队充分发扬了敢打敢拼的风格,虽然最终以2:4输给了对方,但贺龙对此感到非常满意。
第二天,贺龙又接见了青年队的队员们,他发现有些队员神情有些沮丧,便又鼓励他们说:“怎么都像霜打了似的?不错嘛,南斯拉夫是实力很强的队,你们进了两个球,特别是下半场,打得有后劲,很不简单嘛。现在,你们要坐下来,认认真真地总结经验教训!”
贺龙接见球员
在贺龙的带领下,中国足球队在50年代末成为了世界强队之一。这是在新中国体育运动史上,中国足球队进步最快、最辉煌的时期。
1957年4月,中国足球队第一次参加世界杯预选赛,第一轮的对手是印度尼西亚队,当时的印尼队也是一支世界强队。第一场比赛中,国足在客场0:2落败。回到主场以后,国足以4:3获胜,这也是中国足球历史上世预赛的首胜!
根据当时的赛制规定,如果前两场比赛双方各赢一场,则进行第三场的附加赛,如果附加赛90分钟内依然无法分出胜负,那么继续进行加时赛30分钟,如果加时还不能分出胜负,则再计算前两场的总进球数,进球多的一方晋级。
参加世预赛的中国队
在附加赛中,尽管中国队在场上一直占据着主动,但始终没能得分,经过120分钟的鏖战,最终以0:0结束了比赛。根据规则,印尼在前两场的进球比中国多一个,顺利晋级,而中国队就这样结束了自己的第一次世预赛之旅。
国足第一次参加世预赛,这样的成绩并不能算差,但贺龙还是发了很大的火,他对体委的相关领导说:“让球员好好练,不好好练,还给他们开饭吗?”
但从1960年起,中国足球的水平有所下滑,在1962年的比赛中,中国的球队竟然踢不赢缅甸、巴基斯坦等国的球队,这让贺龙非常生气。1963年,国足在参加第一届新兴力量运动会前,贺龙对他们训话说:“这次新兴运动会,足球要是拿不到前3名,回来就解散,重新搞!”
但遗憾的是,国足以1:2输给了乌拉圭队,没有进入前4名。
运动会结束后,中央领导在人民大会堂举办了一个庆祝会。按照会议的安排,每个项目的运动队,都要派代表到台前给中央领导敬酒,国足推举队长陈家亮上去祝酒。
陈家亮举着酒杯走上台后,含着泪激动地说:“我们足球队没有完成任务,辜负了党和人民的期望,心里很难受。但我们不气馁,一定要认真总结教训,发愤图强,在哪儿摔倒,就在哪儿爬起来!”
陈家亮下台以后,贺龙拍了拍他的肩膀说:“你是在替我作检讨哟!”
贺龙看望球员
陈家亮的心里更加难过,明明是我们自己没有踢好比赛,现在却让贺老总来承担责任,他的泪水不禁夺眶而出。
后来贺龙在体委的一次大会上,又提起了此事,他说:“今天,陈家亮在人民大会堂敬酒时讲的话,是替我作检讨,我是主任嘛!运动队没有搞好,是我们的责任,不能怪运动员和教练员。俗话说,上梁不正下梁歪,我们领导得不好嘛!”
事后贺龙也没有解散国家队,经过总结,他认为国足的作风太软,踢的是“姑娘球”、“绅士球”,有的队员技术不错,但就是不勇敢。因此他作出指示:足球队应到“硬骨头六连”当兵锻炼,学习和培养硬骨头精神。
贺龙看望外国球员
在贺龙的安排下,国足来到了硬骨头六连当兵锻炼了一个月,在和战士们一起摸爬滚打中,他们受到了很大的锻炼和教育。
但在1964年,中国队竟以1:4输给了来访的巴基斯坦队,舆论一片哗然。贺龙对此非常着急,他在和体委的几位领导谈话时说:“三大球为什么上不去?解放到现在已经15年了,再搞不起来,难道要搞50年?必须赶快下功夫啊!我快70岁了,希望在见马克思之前能看到三大球翻身。三大球搞不上去,我死不瞑目!”
当时全军上下正掀起了大比武的热潮,贺龙指示国足也要去参观学习,他专门强调了基本功训练的重要性:“足球训练要解决3个问题,一是体力,要有百米冲刺的速度,还要有耐久力;再一个是射门,练就30米内的硬功夫,左右脚都要会踢,左脚射门别人不好招架;第三个是防守,特别是禁区内的防守,光进攻不顾家,是流寇思想。”
当时贺龙接见少年足球队的新闻
在部队大比武的影响下,国足也掀起了苦练基本功的热潮。在贺龙的紧抓下,国足总算又有了起色,1966年,中国足球队参加了第一届亚洲新兴力量运动会,夺得了亚军,总算是为国家争了一口气。
邓小平邓小平的儿女们曾经回忆道,父亲生平有三个爱好:一为桥牌,二为言菊朋的京戏,三为足球。
邓小平和足球之间的缘分可以追溯到上世纪20年代,他在法国勤工俭学期间,就热衷于看球,有时宁愿挨饿,也要省下钱来看足球比赛。
1924年,法国巴黎举行第八届奥运会,邓小平特别希望到现场看足球决赛,但当时他的经济状况太窘迫了,根本拿不出购买门票的钱。忽然,一个念头闪进他的脑海:“对了!把衣服送到当铺换钱买票,不就可以看上足球了吗?”
年轻时的邓小平
想到这里,邓小平飞快地跑回寓所,拿出自己一件外衣送到当铺,换了5个法郎买了门票。邓小平晚年回忆当时看球的情形时,曾说:“当时看球时坐的位置最高, 连球都看不清楚。”不过他仍清楚地记得,那次比赛的冠军是乌拉圭队。
新中国成立后,邓小平一如既往地热爱足球。女儿邓榕曾回忆说:“他一直是足球的热情观众,有球必看,连在北京先农坛体育场娃娃队的比赛,他也去看。不但他自己去看,还带着我们去看,看不懂的也要去。”
1958年的“五一”劳动节这天,中国国家足球队的一队和二队举行了一场名为“劳动者杯”的内部比赛。比赛当天,球场内人山人海,邓小平也专内赶去看球。
但是邓小平越看越觉得不对劲,比赛没看完他就走了,比赛最终踢成了2比2。几天以后,邓小平把相关负责人叫去,对他们进行了严厉的批评:“你们怎么讲好了结果再打?这种假球以后绝对要不得!”
原来比赛前两支球队都不想输球,于是私下商定以平局结束比赛。但他们在球场上的表现,根本瞒不过邓小平这位“超级球迷”的眼睛。
1959年,邓小平因腿骨骨折住进了医院,当时正逢一场重要的足球对抗赛,他不愿错过机会,于是在病床上吊着腿,坚持看完了整场比赛的电视实况转播,他看得兴致勃勃,津津有味,足球使他忘记了骨伤的疼痛。后来邓小平还在病榻上问国家体委主任贺龙:“几时能多看几场足球转播赛?”
邓小平和贺龙、陈毅一起看球
上世纪60年代时,邓小平特别喜欢看上海足球队的比赛,因为他本人是坚定的技术流,他认为上海队的队员技术好,战术活,配合也很好,踢球很有章法,以后一定很有前途。
邓小平的眼光果然没错,在1965年的第二届全国运动会上,上海足球队获得了亚军。邓小平看完了上海队的所有比赛,他还专门对当时在北京参加中央会议的上海市委第一书记陈丕显说:“我最喜欢看上海足球队的比赛,你们上海打得灵活、好看。你是上海第一书记,你要关心这个队,你回去要搞好这个队!”
很多球迷还不知道,第一支国外足球职业俱乐部来华访问就是邓小平亲自拍板的。1964年5月,巴西马杜雷拉队飞赴中国,在北京与中国队进行了一场比赛。
马杜雷拉队来中国前,由于此前中巴两国没有建立外交关系,加之马杜雷拉队提出了中方从未听说过的“出场费”,使得此次比赛差点“流产”,幸亏时任国务院副总理的邓小平亲自批准,才使比赛如期举行,并就此开创了中国邀请高水平职业足球队来华比赛的先例。
邓小平和外国球员握手
1974年,邓小平在第二次复出后不久,听说体委科研所保存有1974年德国世界杯的资料片,马上提出要观看,体委派人到邓小平家里去放映。据当时的工作人员陈家亮回忆说:“我记得很清楚,放映是从上午9点开始的,一直持续到下午1点,小平看得是目不转睛,太投入了!我跟你说一个细节,在放片的3个多小时中,他一直没有休息。他也很少问我问题,话不多,有的时候看到尽兴处,就很简短地来个评论。”
资料片七八十分钟就放完了,邓小平仍意犹未尽,他问陈家亮:“还有什么?再放!再放!”于是工作人员一点都没休息,马上又把带来的世界杯决赛等纪录片放给他看。
1977年,邓小平在第三次复出时,专门来到了北京工人体育场来观看中国青年足球队和香港队的一场比赛,看台上的观众发现他后,全场一万多名观众都站了起来,开始热烈鼓掌,持续了两分多钟,邓小平只好走到主席台的前排,向观众们鼓掌致意。
比赛中,中国香港队一个刁钻的弧线球眼看要进门,中国青年队守门员李富胜迅速将球托出,但他自己也摔倒在地,替补门将已经开始准备活动,只见李富胜霍地站了起来。对李富胜的这个扑救动作,邓小平高兴地鼓起掌来。
邓小平接见球员
在半场休息时,邓小平专门向国家体委负责人指出:“你们可以派几名裁判去德国学习,要培养国际裁判,提高裁判水平。”在赛后接见运动员时,他又说:“今后要走出国门,通过打比赛,学习先进,积累经验,尽快提高我国的足球水平。”
不久以后,中国足球队访问美国,本打算从莫斯科走,因为这样虽费时间,但可以省钱。当邓小平得知从日本走快,花钱却多时,他马上拍板说:“我们既然访问美国,就应该在美国表现出最好的状态,多花点钱,以最好的状态去比赛。”
改革开放后,中国的体育事业迅速发展,但足球却迟迟冲不出亚洲。这让邓小平非常着急,有一次他在看球时对家人说:“我生平最喜欢看足球,但看了几十年就是有股闷气不能出!”
邓小平接见球员
1985年8月,邓小平在观看U16世锦赛后指出:“中国足球要搞上去,要从娃娃、从少年抓起。” 在他的支持下,中国第一个足球特区在大连挂牌。他还让中国足协先后派中国青年队、“健力宝”少年队赴巴西、德国等足球强国学习先进的足球意识和技战术,推动了中国足球运动的发展。
1986年,马拉多纳带领阿根廷在墨西哥世界杯夺冠后,他的声望达到了巅峰。第二年,邓小平在电视上看了世界杯比赛的录播后,也深深被马拉多纳的球技所折服,他不禁感叹道:“如果马拉多纳在中国该多好啊!”
一旁的工作人员提醒道:“虽然马拉多纳在阿根廷,但我们可以邀请他来中国踢球啊!”
邓小平听后点头说:“嗯,这个主意不错,可以试试。我们要隆重邀请马拉多纳来中国踢球,不可怠慢了!”
马拉多纳
工作人员几经周折,终于联系上了马拉多纳,并提出希望他能来中国踢一场球。但当时马拉多纳却说:“没有3亿里拉(约23万美元)的出场费,我是不会去的。合同里并没有规定我要去那里踢球。”
23万美元在当时可谓是个天文数字,这还只是他一个人的出场费,如果再加上球队的随行人员,费用无疑会更高。这对于当时的中国并不现实,最终只能作罢。
1989年,邓小平正式退休,这样他就有更多的闲暇观看足球比赛了。在邓小平的影响下,他的儿子邓朴方也成了一名资深球迷,在1990年的意大利世界杯期间,有些半夜的比赛由于邓小平已经不能熬夜看,于是邓朴方在白天先睡一觉,然后在深夜爬起来边看边帮父亲录制比赛录像,第二天拿给父亲看。就这样,已经86岁高龄的邓小平坚持看完了这届世界杯的所有比赛。
邓朴方
邓小平对足球比赛的结果一直保持超然、冷静的态度。他说:“这个看球呀,不一定进球多就是有水平,不进球也好看。我们虽然输了,但是咱们队员都努力了,都踢得不错,虽然水平跟人家不是在一个阶梯上,踢得还是不错嘛!”
亿万中国球迷能够看上完整的足球直播,也得感谢邓小平。1992年初,中央台每晚8点必有滚动新闻,这个时间段雷打不动,恰1巧月份中国国奥队参加奥运会足球外围赛亚洲区决赛,将在晚上与科威特踢一场比赛。
这天晚上7点59分,中国队刚由胡志军打入一球,还没等回放,8点的滚动新闻开始了。亿万球迷急得要命,不少球迷纷纷给电视台打电话,请求不要打断实况,但这个规矩不是中央台能说了算的。
但几天以后,球迷们惊喜地发现,他们可以从头到尾不受干扰地看完比赛了,原来是那天邓小平也在收看比赛,他让秘书给中央电视台挂电话,要求今后凡是转播中国队的比赛,不要插播新闻。球迷的心都是相通的,球迷已不分等级,不分身份。作为球迷的邓小平发话,确确实实为中国球迷办了一件大好事。
邓小平看球
在1994年美国世界杯时,已经90岁的邓小平仍然坚持白天看比赛,晚上看录像,也看了不少比赛。
后来据邓小平的夫人卓琳回忆,在邓小平生命的最后时光中,他一直对两件事念念不忘,一是不能亲眼看到香港回归,另一件就是没能在有生之年看到中国足球崛起。
希望现在的国足球员能够加紧训练,尽快取得好的成绩,以慰邓公和贺帅在天之灵!
作者简介:帝哥,一位90后上班族,专职写作2年,已在各大自媒体平台发表多篇10万+的爆文。如果你对自媒体、写作、赚钱感兴趣,想每个月都能靠下班时间做副业、兼职,可以搜索关注我的公众号“帝哥说史”,一起探讨一起进步。